2023年度经济热词盘点|杭州亚运会:吸睛又吸金 亚运魅力激发经济活力 _ 东方财富网

admin 阅读:14 2024-05-22 11:09:39 评论:0

2023年度经济热词盘点|杭州亚运会:吸睛又吸金 亚运魅力激发经济活力 _ 东方财富网

  从赛事门票“秒空”、数字人点火、“换PIN”热潮,再到狗驰骋赛场……2023年,全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最美好、最深刻的共同记忆、热词顶流,那必然是“”。

  据新华社报道,浙江省统计局曾通过测算筹办阶段的投资对杭州市、和就业人数的影响,推测出亚运投资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,占同期GDP的7.6%;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约为1033亿元,占同期财政收入的8.2%;对就业人数的拉动量约为67万人,占同期就业人数的2.4%。

  这些看得见的数据和看不见的“红利”,一起拼凑出后亚运时代城市经济活力四射的模样。成熟的亚运配套和城市基础建设惠及千家万户,以杭州为主的“亚运城市”正持续享受着亚运会带来的长尾效应。

  教练和场馆都很忙

  体育“竞技”转化赛事“经济”

  9月27日,潮新闻记者在钱塘轮滑中心,见证了中国亚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诞生!年仅13岁的崔宸曦“冲天一跃”惊艳了评委,也惊艳了无数00后家长。

  “家长们看到了许多可能性,许多人不再把轮滑当作玩玩而已,而是正经地开始了系统性的训练。”在杭州当了13年轮滑教练的许高飞说,轮滑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平衡感、敏捷度、体能,还能锻炼大赛的心理素质,项目小众,参赛年龄又普遍偏小,家长大多都视其为一项“回报率”很高的运动项目。

  亚运会前后,他明显感觉到轮滑“红了”:以前一场青少年锦标赛,参赛人数只有百来人,而今年11月26日,2023年杭州市青少年轮滑锦标赛有30多支队伍400多人参赛。以前大多数孩子就报名十节课,学到“会滑”就行,现在在家长的鼓励下,孩子会参与更深度的、竞技的、有挑战性的项目,家长也乐意为孩子的兴趣买单。

  在亚运网球馆,潮新闻记者还邂逅了一个10岁的网球少年,小小年纪已经是杭州青少年组前十的水准,为了培养孩子,孩子家长支付着600多元每堂的私教课,一周六次带着孩子参与集训,广州、上海,全国打比赛。从5岁到18岁,一个网球少年的投入,最少也要250万元,而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,只要孩子认定,就在网球路上义无反顾。

  在杭州,这样为孩子拼尽全力的家长还不在少数。许高飞笑说,亚运会后自己忙了不少,寒假的集训班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,课程从基础到高阶,报名人数翻了几番。“这都得益于亚运会,社会对轮滑的认可度不断提高。”

  教练忙,场馆更忙。亚运会后,钱塘轮滑中心又接连举办了2023浙江省高校轮滑公开赛、2023年钱塘区阳光体育轮滑比赛等等赛事。同样停不下来的还有黄龙体育馆,从游泳救生员公益培训课程到“全民健身”冬泳比赛,从羽毛球、街舞等文体培训课程到足球、击剑等“西溪杯”系列赛,从少儿田径运动会到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……场馆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。杭州电竞中心12月就举办了三场大型的大赛,“大话西游”、“决战·平安京”、CSGO等国内知名电竞赛事陆续落地,热烈氛围久久不散。潮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电竞赛事,一些动漫活动、展会也瞄上了这块赛事宝地。

  据了解,目前杭州全市现有综合体育场馆61个,不少场馆硬件水平达到亚洲领先、世界顶级,场馆设施数一流。“还馆于民”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,高水平的赛事让更多人心甘情愿为看比赛和运动“付费”。随着更多高水平赛事的接连举办,杭州的体育消费潜力巨大,属于普通人的“赛事红利”才刚刚开始。

  “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”

  赛事“流量”变文旅“留量”

  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经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,多维度的。

  亚运期间,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、媒体到访杭州,直接掀起了一波消费热潮。参赛者带来了亲属团、好友团,还有慕名而来的观众、游客,“观赛+旅游”成为他们在亚运期间最佳的打卡模式。

  庞大的外来人流,对城市经济带来的是连锁效应。看一场比赛,再住上几晚,去“山寺月中寻桂子、郡亭枕上看潮头”,再品尝一番杭州特色美食,成为不少游客的共同选择。

  被网球男单运动员吴易昺带火的“忠儿面馆”,网球女子单打冠军郑钦文安利的“葱包烩儿”,杭州亚运会首金获得者、“00后”赛艇运动员邹佳琪推荐的“富春江鲜鱼”,还有郭晶晶白岩松打卡的“永君妈妈的那碗面”……杭州的地道风味美食被一一传颂。

  据杭州市商务局统计,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杭州全市8万余家餐饮门店消费1370万笔,营收32.78亿元,同比增长140.7%和59.4%。杭州全市消费总金额为237.53亿元,其中零售、住宿、餐饮和娱乐四大行业夜间消费总金额107.42亿元,同比增长11.8%。

  在亚运效应的加持下,2000多万境内外的游客来杭州旅游和消费,杭州跻身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前三名。西湖风景名胜区、京杭大运河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景点受到游客青睐。据统计,长假期间外地游客在杭人均停留3.3天,相比以往节假日的平均停留时间提升一倍。

  同样的,作为亚运协办城市的宁波、金华、绍兴等地,也同样展现着因体育而火热的“文旅盛景”。

  宁波象山两个月内连续举办8场国家级体育赛事。2023全国海岸赛艇锦标赛吸引全国近200名运动员、教练员前来。松兰山亚帆中心、半边山沙排中心成为象山新的旅游地标,单一个国庆假期,亚帆中心所在的松兰山旅游度假区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,同比增长182%。今年11月,金华成功举办2023长三角体育休闲博览会,累计观展人次超2万,总交易额超1.2亿元,直接拉动消费2000多万元。

  亚运红利惠及小微商家

  “显眼包”、“徽章”生厂商都收获了更多订单

  杭州亚运会上,浙商浙企大放异彩。潮新闻记者在亚运期间,采访了十余家浙商,集结成“亚运背后的浙江制造”专栏。

  在一个个专栏故事里,我们看到从亚运会的筹备、落幕,从亚运场馆、城市基础设施到环境的建设改造、公共服务的提升,浙企浙商方方面面的参与。每一次观众感知到的“丝滑”“流畅”“舒适”“便捷”背后都有他们的努力。

  大型企业被投射了诸多荣光,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也分享到了亚运红利。

 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,杭州亚运会的中标供应商中超六成是小微商家;在浙江省超1/4小微商家从杭州亚运会收获了更多订单。

  潮新闻记者采访过的,亚运场馆里火出圈的“徽章”,80%出自浙江温州金乡镇徽章厂,借亚运东风,徽章日产量在3万-5万枚左右,杭州亚运会徽章产品总产值上亿元。

  汪顺同款、被各国运动员游客背着走进商场、超市的支付宝加油袋就出自温州龙港。40万个“亚运加油袋”火上热搜,转眼成为工厂最直观的移动广告牌,温州龙港无纺布厂林老板表示,订单比平时涨了4倍。

  为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提供26条竞技龙舟的厂商是祥瑞水上运动器材有限公司。“下半年本来是龙舟的淡季,但是今年直到现在,我们还在加紧生产出货。”企业负责人唐红斌向记者表示,趁着亚运龙舟赛的东风,“祥瑞龙舟”的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。“前段时间漠河市领导到企业考察,开发冰上龙舟项目,还邀请我们去漠河做活动。”

  亚运会,让世界认识杭州、认识中国。

  杭州亚运会虽然落幕,但亚运会的价值和追求,并没有止步于此,因亚运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影响力,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厚重深邃。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杭州种下了“赛会”之都的种子,在藏富于民、经济发达、体育日渐繁荣的这片沃土上,会结出怎样的累累硕果,我们拭目以待。

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jnianji.com/post/4340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